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内衣 >> 内衣介绍 >> 正文 >> 正文

汉民族内衣小史胸衣初稿

来源:内衣 时间:2023/5/5

汉民族内衣小史(草稿)

一。什么是内衣

东汉《释名释衣服》讲:“中衣,言在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中衣,也写作“衷衣”,《说文衣部》:“衷,里亵衣”,唐人注“亵衣,亲身之衣也”

由此,亵衣,是贴身的内衣,而在外衣和内衣之间的,是中衣。

《说文解字》注释里还解释说“亵,私服也“,意思就是内衣应该是隐秘而不可示之与外人的:

《礼记檀弓》季康子之母死,陈亵衣。敬姜曰:“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将有四方之宾来,亵衣何为陈于斯?”命彻之.

二.衣服的起源

远古时期,对衣服的要求主要是保护和避寒,保护主要是遮蔽腹部和生殖器部位。开始就是系片动物毛皮之类,最早估计还是小块的,且只遮前面,叫作”芾“。应该是”蔽膝的滥觞,后来慢慢大块,也开始遮后面的了,再后来用骨针把前后缝制再一起,那可能就是“裳”的雏形了。

《礼记·礼运》“昔者先工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巢,未有火化,食草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诗经.小雅.采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郑玄笺注:”芾,大古蔽膝之象也,冕服谓之芾,其他服谓之韠,以韦为之。“

《易纬乾凿度》郑玄注:“古者田渔而食,而衣其皮,先知蔽前,后知蔽后,后王易之以布帛,而独存其蔽前者,重古道,不忘本。”

三。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人们开始也注重上半身的私密。商朝时候出现了"衣"和"膺",膺指的是"胸部",推断“膺”大体和秦汉时期的“心衣”基本类似,顾名思义就是遮住了心、胸部位。《楚辞九章悲回风》“纠思心以为攘兮,编愁苦以为膺”

四。春秋战国

东周时期的内衣被称为"衵"。《说文解字》道:"衵,近身衣也。""衵”,日日所常衣。"我们从这个字形就可以看出,这是每日都要穿的衣服。"衵"在现代字典中的解释也只有一个:贴身的内衣。

根据《诗经·秦风·无衣》记载:"岂曰无衣,与子同泽。泽"也是商周时期的一种吸汗的内衣。据汉代郑玄解释,因为这种亵衣紧贴身体,可以吸收体内排出的汗泽,故以“泽”字命名

五.秦汉时期

A.先秦两汉时期,女性的内衣叫“帕腹”,形制也非常简单,就是一条长布帕,用其将身体缠紧,因为帕腹上有时候会坠一带子,用于固定在腹部,所以又叫“抱腹”。

B.在帕腹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名为“心衣”的内衣,比帕腹多出了可以挂在肩膀上的带子。汉刘熙《释名·释衣服》中有记载:抱腹,上下有带,抱裹其腹,上无裆者也

“心衣”的基础是“袍腹”,“抱腹”上端不用细带子而用“钩肩”及“裆”就成为“心衣”,两者的共同点是背部袒露无后片。

有的长度从之前的腹部延伸到了裆部,就有点像后世的无袖超短连衣裙了,不过古代的女子是穿在最里面的作为内衣的。

六.魏晋南北朝

A.襦裤

裤子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时候开始在汉民族衣服中出现,但基本是在士兵和贵族中流行,当内衣穿,外罩襦裙,特别是连裆裤还没有发明的时候,更需要前面用襦裙挡住。

(图片来自网络)

魏晋时期,连裆裤发明,慢慢人们发现劳作的时候,襦裤更方便,可以直接把襦裙撩起,便利行动。慢慢地裤子直接穿在外面了。

(魏晋)嘉峪关5号墓画像砖《庖厨宴饮图》

B.裲裆

上衣内衣样式被称为"裲裆"。是北方游牧民族流传过来的。前胸后背各有一片布帛,中间用衣带相连接。

《乐府诗集·上声歌》:“裲裆与郎著,反绣持贮里。汗污莫溅浣,持许相存在。”意谓女子做的裲裆上的花反绣在里边,穿在爱人身上永远贴着心,汗渍污了也不要洗,表示两心永不相忘.

梁代诗人王筠的《行路难》中记载道:"裲裆双心共一袜,袙复两边作八撮。带虽安不忍缝,开孔裁穿犹未达。八撮",指裲裆边的褶叠。"襻带"指衣上的系绊。

也写成“两当”,《释名·释衣服》:“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男女皆可穿,是后世“棉背心”的原型。《玉台新咏·吴歌》:“新衫绣裲档,连置罗裙里。”

至西晋末年,出现穿在外面的“裲裆衫”,到南北朝时期,裲裆外穿现象普及,男女均可穿着。北魏迁都洛阳后,裲裆衫被纳入等级体系,作为正装、朝服,至隋唐时,文武官吏还有穿用。到宋太祖建隆年间尚有“裲裆”作为朝服的相关记录,此后“裲裆”作为日常或礼仪服装的记录渐渐消失,但其服制与后世的马甲、背心、坎肩等息息相关

C.缠弦

南北朝时期的妇女以布帛为材料,在四角缀上带子,穿的时候两带系于颈部,两带缠在腰部,称为“缠弦”,虞信《梦入堂内诗》中有“小衫裁里臂,缠弦搯抱腰”

D.抱腰”:

抱腰也称围腰,是南北朝时期内衣的一种。抱腰上下有带,抱裹其腹上,围之于腰腹之间。由此可见,抱腰与裲裆相似,同属内外皆可穿的服饰形制。

七.隋唐

唐代,称作“袔子”。唐代女性以胖为美,发明出无带的内衣,称为“袔子”。“袔子”是一种无肩带、侧开合内衣形式。唐代女子喜欢穿半露胸裙装,她们将裙子高束在胸际,在胸下系一阔带,外披透明薄纱,内衣若隐若现。现在内衣外穿的方式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前面魏晋的时候宫中女性已经把裲裆发展到可以外穿!

袔子

八.宋辽时期

A.抹胸

宋代内衣名为“抹胸”。自宋代始,女子有束胸的习惯。宋代“抹胸”穿着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个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称“抹肚”。用带子系结,普通人家用土布,富人则用丝绸之类

徐坷《清稗类钞·服饰类》记载:“抹胸,胸间小衣也。一名袜腹,又名袜肚。以方尺之布为之,紧束前胸以防风之内侵也,俗谓之肚兜。”因而抹胸又称“抹肚”。

B.“腹围”是一种围胸、围腹的帛巾,时称“腰上黄”。宋岳珂《桯史·宣和服妖》宣和之季,京师士庶竞以鹅黄为腹围,谓之腰上黄。

《辽代文物丛书》服饰篇也描述了这种内衣:"一幅横布帛,裹于胸部。"有趣的是,契丹族女子甚至将"抹胸"作为女子相扑的比赛服饰。

C.裆裤

宋代女子多穿合裆裤,穿着方式有两类,一类作为贴身内裤穿于开裆裤之内;另一类套穿于普通的合裆裤外,作为外裤显露于外。外穿的裆裤多外侧缝开衩,侧缝开衩处有收褶设计,使裆裤呈现喇叭形的造型特点,突出了外裤的时装效果

九.元朝

元朝的内衣叫做“合欢襟”,这种内衣前面是一排密密的盘花扣,后背是交叉的两根带子相连,用于收缩。图案相对简单,更具有实用性。图案相对简单,更具有实用性穿的时候就和我们现在的外套一样,只不过是作为内衣使用。元代国家虽说不如唐朝强大,从内衣角度上看,开放程度不次唐朝。

十。明朝

明代内衣,称作“主腰”,外形与背心相似,是从抹胸发展出来的一种内衣。和社会的保守禁欲文化相反,明朝内衣追求颜色鲜艳,花纹靓丽,盘扣、系带等形制多样,特征为”露“,裸肩露胸收腰、突显女性身材。也不再完全遮住腹部,而是露出肚脐,后备则用绢带系紧,甚至出现了前面带扣的抹胸,其实已经可以说是胸罩了

十一。清代

清朝时,沿袭了明朝的"主腰",逐渐演化成我们所熟知的"肚兜"。"肚兜"的形状多为方形,用系带系在脖子上。布面上印有各式各样的印花。根据当时的习俗,不同图案拥有不同美好的寓意。

一般做成菱形,上设计有带字,穿时套在脖子上,腰部另有两根系子绑在背部,下面呈倒三角形态,以盖过肚脐遮住小腹为标准,被称作“肚兜”,颜色多以喜庆的红色为主,上面还绣有精美的图案,穿着起来十分迷人性感

外贸七爷说于/9/22二稿(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