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春熙路,这条每天人流量超大,在全国都有着极高知名度的商业步行街上,已经快看不到成都人了。
事情从我与一对80、90后情侣喝酒聊天说起,姓名不便透露,不如叫他们沈复和陈芸,都是我的好友,一位是可以往上数三代的成都人,一位是年后才来到成都。
陈芸记忆里的春熙路
陈芸对春熙路的记忆始于挨打。
小时候调皮被父母打了之后,父母总会带陈芸到春熙路来吃东西以表歉意,永远排队的韩包子,滚烫鲜香的龙抄手,还有甜辣甜辣的钟水饺,这让陈芸在很长一段时间对春熙路不知道是期待还是抗拒。
上世纪90年代的春熙路,不论地图上规划的范围有多大,称得上繁华且能逛只有短短的一条街,从现在的茂业百货到中山广场,再往后就不那么热闹了。
当时并非商业为主,而是餐饮小吃居多,奇怪的是整条街上没有可以坐下来好好吃饭的地方,你只能买,买了带走,或者边走边吃。
(老成都人手绘春熙路老商圈)
年的时候,夜市被正式批准,占道摆设的摊位,卖的是吼货,两边的小贩拿着扩音喇叭对着你耳朵左右开弓地喊。
小吃、果脯、温水瓶、小饰品、保健品、帽子、羽绒服、运动服、内衣当年你能想到的时尚玩意在这都能找到,春熙路夜晚的人声终于盖过了白天。
可能还是期待占主要部分,小陈芸通常会选择在晚上犯点事,并极力争取挨顿打,这样晚上就可以到春熙路逛夜市了。
与春熙路上铺面多由大企业和国家产业支撑不同,90年代的个体户基本集中在春熙路一侧的青年路,众多生意中,服装生意又最盛。
来自广州的新款服装吸引了成都大量年轻人聚集,春熙路也成为了成都当时年轻一代人潮的聚集地,换上新衣服,去逛春熙路。
青年路成就了春熙路,春熙路又成为青年路服装的风向标,两条路相辅相成。
有人说,在青年路,你就算随便抱两台烂电视机往地上一放,半天不到就可以卖出去。
有人说,在青年路,只需要冒一次险,成功就可以赚半辈子的钱。
成都的个体户都是极其聪明的人,陈芸的父亲便常在春熙路闲逛,为了观察成都年轻人喜欢穿什么和什么没穿过,成都的第一批牛仔裤就是陈芸的爸爸观察了很久之后,冒险拉进成都市的,从那之后成都就流行起了牛仔裤。
生意就是这样做起来的,陈芸的妈妈后来每天只需要去青年路翻翻抽屉,看下今天进账了多少,偶尔指导一下店里的小工应该怎么跟客人讨价还价,剩余的时间便是嗑瓜子喝茶聊天。
陈芸的妈妈是位大美女,放在现在也是。
她可以抓一把瓜子,随便往一家铺面的门柱上一靠,那就是一整个下午。
离开时除了留下店铺男老板恋恋不舍的眼神外,就是那一地的瓜子壳壳。
(年,青年路,图片来源:周筱华)
那时各个商铺老板之间关系异常的好,上个厕所或者出去办点事,两边的人都会帮忙看下铺子。
担心东西被顺走?
不存在的事情!
夜市取消后,陈芸一度对春熙路失去了兴趣,只是偶尔陪父亲去购买一些商品。
胡开文的店里买来的笔墨和宣纸,到现在还堆积在家里的库房。
照相器材店买的老旧相机,已经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
陈芸父亲那块视为珍宝的金表,三天两头就要拿到春熙路的钟表店维修,现在却静静地放在抽屉里面,秒针早已不走了。
(20世纪90年的胡开文文具店,图片来源:网络)
20世纪90年代,春熙路成都古籍书店图片来源:赖武
当时的春熙路大都是老式两层的建筑,木结构木地板,而古籍书店有三层,陈芸喜欢走在上面嘎吱作响的声音。
沈复记忆里的春熙路
沈复是在年春熙路改建之后才来到成都的,第一次看到春熙路熙熙攘攘的景象时,他觉得有点眩晕。
精益眼镜店有整整三层,凤祥楼里冒着金光,劲浪体育用品店里面摆放整齐的篮球鞋,以纯门口打折衣服堆积如山。
当时连外币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的沈复,看到春熙路外侧路边一排排兑换外汇的小贩,这让一向自诩“城里人”的沈复有了进城的感觉。
沈复说,他来到春熙路的第一天就像恶补功课一样,把每一家店铺都逛了个遍,逛完后天已经黑了。
他坐在孙中山脚下,看着前方硕大广告牌上的周杰伦,感叹春熙路繁华,享受繁华背后,作为一个成都人的优越感。
-----
改建之后的春熙路,商业繁盛程度达到了空前的高潮。
现代建筑替换掉了原来老旧的两层矮楼,拓宽的街道铺上了地砖,春熙路分成了四条路,东南西北各一条,街上到处都是广告灯箱,墙面上悬挂着巨幅明星海报,港台的,欧美的,认识和不认识的,都很时髦,也很漂亮。
顺带着,春熙路周边还冒出了“良木缘”“新中心”“泰华”“ATT”“红帽象”“城市英雄”这些成都80、90后耳熟能详的词语。
这时的成都人,对春熙路都有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可以是一家店,一件事或者一个词语。
有的成都人心中,春熙路遍地是黄金,拥有一家铺面就可以游手好闲一辈子。
有的成都人心中,春熙路代表高品质高消费,不是自己可以经常去逛的地方。
有的成都人心中,春熙路是地标,是集合点,任何活动都会以“春熙路,两点!”来发起。
有的成都人心中,春熙路是面子,是炫耀点,比起“泰华货”,“我这件衣服是春熙路买的”更能让成都人感觉有面子,是炫耀自己生活品质最佳助手。
-----
但在沈复心中,春熙路是阿迪耐克三折起,沈复一直认为春熙路劲浪体育用品店是个有良心的体育用品商店,后来才知道身边喊着“阿迪耐克三折要不要?”的人,不是劲浪员工。
在春熙路,陈芸和沈复走到了一起
年之后的春熙路依然繁华,开在春熙路上的伊藤,尽管商品价格偏高,也已经被成都追求生活品质的年轻人接受。
群光广场的建成,让春熙路有了更多的购物选择。
第一城里面黑的像鬼屋,楼上也真的开了几家鬼屋。
医院成为成都市拔医院。
路面上,面包新语里面坐着的人看起来都像都市白领,跟对面排队买鸡翅包饭的人互相有点看不起。
修在二楼的德克士,永远比楼下的烤鸡翅生意好。
星巴克的咖啡强行拉高了成都人对饮料价格的容忍度。
80、90后从追捧潮流的主体变成了消费主体,在春熙路随和与包容的特性之下,到处都是扎堆一起嘻嘻哈哈的年轻人,不用刻意,跟朋友站在春熙路上心情就会变好。
沈复是高中时在春熙路上的良木缘认识的陈芸。
可能是当时身上零花钱不多,约会时选择请陈芸去了春熙路上一家名叫BT鸡翅的炸鸡店,参加一个“吃满十对‘变态辣’就可以免单”的活动——那是一种能把一个钢铁直男辣到哭着喊妈妈的活动。
所以当天晚上,医院抢救室。
可能就是这样的印象深刻,才让他们最后走到了一起。
还有很多如沈复和陈芸一样的成都人男男女女,选择在春熙路闲逛,偶遇,恋爱,消费,彰显个性。
在春熙路上留下许多的故事。
有温暖的,有悲惨的,有让人会心一笑的,也有让人鼻头发酸的。
就如同春熙路上流动的血液一样,不断的为春熙路提供着养料,推进春熙路的发展。
春熙路上再难见到成都人
名声在外的春熙路,每年都能吸引上百万的外地游客,当外地朋友问一个成都人成都有哪些地方可以玩的时候,通常成都人都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春熙路嘛”,然后才会继续在脑中搜罗其他景点的名字。
春熙路,是成都人可以不经过大脑就呈现给外地朋友的门面工程。
直到年,春熙路都还有过不同程度翻新和改造,入口处的天桥越修越大,还加上了自动扶梯。
应该是地铁开通后,春熙路上大部分都是普通话使用者与外国友人,而纯正的成都话开始变少了。
沈复经常在地铁站看到背着巨大行囊的外国人,用迷茫眼神和迷之语言向周围的人求助,问得最多的还是
“诚信肉!诚信肉!喂儿子吃诚信肉”
(Chunxiroad!Chunxiroad!WhereisChunxiroad?)
现在再问问身边的成都人,平时还逛春熙路吗?
“不逛哦,有啥逛头?早就逛腻了。”
沈复和陈芸也不再去逛春熙路了,最多是路过。
当问到他们的孩子,成都哪里最繁华,小儿子会骄傲的说“太古里!”,就如同曾经的沈复陈芸骄傲的说“春熙路”那样。
在这家老成都人开的酒吧里,我们的聊天吸引了周边不少酒客的兴趣,通过他们,我发现成都人对于春熙路的印象也在慢慢发生变化。
“人多”、“全是外地人”、“累”、“不时髦”、“没跟上时代”、“现在弯脚杆才去地方”
而问到最近一次去春熙路是什么时候,除了住在附近或者工作地点在附近的之外,成都人竟然平均半年之前去过。
酒吧老板陈哥说:
“我已经十年没去过春熙路了,是不是不像个成都人了?”
●
以下是我的随机采访
●
Q
成都人觉得春熙路变了吗?变好了还是变差了?
A
“变了,比以前繁华多了,以前人多不说,环境还差,到处是垃圾,现在漂亮多了,人多美女多吃的也多。”
“还是变了,以前时髦,现在繁华却不时髦了。”
“变了,但没跟上节奏,没有升级更新,和隔壁子(IFS、太古里)反差太大,还停留在年,就亨得利可以看一下,但都不太跟的上节奏,估计周边县份上的都不愿意多逛,直接钻到太古里。”
“肯定变差了撒,以前人多,生意都好,小时候很喜欢去,去一趟整个人都愉快了;现在消费升级了,人多,又挤又热,去一趟人都不好了。”
“以前是什么都有,想吃的,能买的,又热闹,龙抄手,钟水饺,韩包子,劲浪体育。后来春熙路就给不出什么来了!”
Q
为什么不去逛春熙路了?
A
“没时间,平时工作忙。”
“就一条通往太古里的路,有什么可以逛的?”
“以前买东西不方便就希望去春熙路,在春熙路买一身抖抖儿(正装西服),再搞一双甩尖子皮鞋,好洋气。现在各种渠道方便了就不逛了。”
“春熙路可以看的牌子很少了,没有朝气了,没有让年轻人驻足的理由,听到春熙路就觉得是弯脚杆,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
“哪个现在还去逛春熙路?你听说一大堆人聚集在太古里发朋友圈晒自拍的,你没看到哪个在春熙路佐丹奴门口拍照的嘛!”
“要带娃娃耍春熙路不合适,其实合适我也不想去。但带娃娃去太古里的多的很,合适。每个月去次太古里,春熙路不考虑。”
“现在是专‘烧’外地人的地方,我个成都本地人还去,吃饱了吗?”
Q
春熙路上见不到成都人了,遗憾吗?
A
“遗憾个锤子,我在那又没有铺子。”
“情感上的遗憾,这个不能怪春熙路,也不能怪本地人。就是这样一个发展,很少听哪个城市像春熙路一样的街还会被本地人选择!北京和上海这些大城市淘汰的更快。”
“遗憾什么?只是成都人不去了而已,外地人多的很,又不是垮杆儿了。”
“还是有点遗憾,毕竟以前在春熙路上做过那么多傻事,现在……唉,不说了。”
Q
要是有人说我们成都春熙路不行呢?
A
“锤他!”
“丢翻!”
“弄他!”
“甩他龟儿两坨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