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起遵义的地标,不少老遵义人肯定会说:苟家井市场。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遵义市面上销售的各类商品,很大部分均批发自这里,就连周边县市的百姓到了遵义城区,也喜欢进苟家井市场打个卡,淘几件衣服或采购些百货。
如今,这个承载着许多遵义人记忆的苟家井国有市场就要退出历史舞台。这两天,不少市民纷纷涌入市场,或抄底、或流连、或拍照,最后再过把苟家井市场里淘货的瘾。
商户忙着准备搬迁
今年3月26日,红花岗区市场服务中心发布解除租赁合同关系的通知。通知明确,苟家井国有市场与各商户的租赁合同关系将在年5月31日零时解除。按照工作进程,5月31日是苟家井国有市场开门营业的最后一天。
5月30日上午,苟家井市场里面人来人往,每个商铺前都站满了顾客。记者看到几乎每个商铺外都挂着“门店搬迁”“全场处理”“清仓甩卖,一件不留”等牌子,甚至一些商家,为吸引顾客还用小喇叭重复播放甩卖信息。这边商家忙着清仓甩货,那边顾客忙着淘货,不少人手中还提着大包小包的货品。在市场综合经营楼墙上,挂着一个硕大牌子,上面写着“距苟家井国有市场5月31日关停,还有最后一天”。
纯棉床上用品四件套原价元,现在只要元;原价元一把的太阳伞现在只要68元;原价45元每套的夏季睡衣现在只要15元……还有锅碗瓢盆、洗漱用品、鞋子、袜子、玩具等商品均在大甩卖,折扣力度大,吸引了不少市民购买。“苟家井市场马上就要关停了,我约了几个朋友过来看看,东西确实比之前便宜不少,挺划算的。”市民黄女士说。
距离搬迁时间越来越近,记者看见市场中不少商户正忙着打包商品。健生路不少门店前都停放着拉货的三轮车,工人正在将已经打包好的商品往车上搬,准备运往国际商贸城的新店中。抢购商品的市民、搬货的工人、促销的商家以及路边停放的货车,让市场看上去拥挤而喧嚣。
苟家井因井得名
从清咸丰年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苟家井一带被遵义人称作凤朝门,而这一片在当时是遵义的粮食市场。
“抗战期间,由于来往车辆多,就拆除了城墙,修建了一条从城里连接内环路的公路,叫健生路。”遵义市城乡建设志副主编李连昌说,健生路的大致通行方向,和现在苟家井市场内的主干道相差无二,全长多米,但当时真正建有房屋的不到米,其余全是草房和稻田。
在这个地方有一口石拱井,叫苟家井,后来大家也就习惯性地把健生路这一片称之为苟家井。当时这一带的村民,都到苟家井挑水饮用。由于苟家井地势低洼,内环路地势较高,每逢大雨,苟家井就会积水,积水只能靠地下的溶洞自然排放,顺势注入湘江河。
由于溶洞是天然形成,内部十分不规则,因此经常发生堵塞。一旦堵塞,苟家井这片稻田像湖一样,几乎可以划船,让当地的向阳村民组村民叫苦不已。
早年的苟家井市场内
“那时我们在整个长征乡是最穷的一个生产队,人多地少,而且种的庄稼基本得不到收成。”原向阳村民组组长王庆均说,土地被水淹没,粮食就没了收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土地开始下户,考虑到苟家井这片人多地少的特殊情况,大家开始琢磨怎么谋求出路。最终,在时任长征乡领导的努力下,苟家井一带的土地下户被取消,这在当时是贵州省唯一的特例。
年,政府将开拓苟家井地下溶洞,列为了当时遵义市政的十大工程之一,以此来消除苟家井片区的水灾隐患。同年底一个好消息传来,任家坳要建市场。经过多方努力,年,政府决定将市场建在苟家井。
苟家井市场的过往
上世界八十年代中期,我们从一个物资极度缺乏的年代逐渐进入了一个相对充足的年代,大家的消费观念开始发生质的变化,成立一个能够自由交易的市场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环境中,苟家井市场在政府的规划下应运而生。
“年,政府决定在市区选址修建一个大型商品交易市场。那时,苟家井一带是个大水凼,地势低洼,每年都要遭受好几次水灾,为改善当时的环境,最终,政府把这个项目放在了苟家井。”王庆均老人见证了苟家井市场的发展。
年,王庆均所在的向阳村民组出地,当时的遵义市工商局出资,开始修建苟家井市场。年2月,市场正式挂牌营业。不过,与最初的苟家井市场相比,现在可谓是大变样。采访中,曾担任过苟家井联防队队长的黄文才老人回忆起了市场建设初期时的模样。
“那会儿市场一栋楼房都没有,彩钢板搭起一个大棚,下面一个平方米左右的预制板就是一个摊位,旁边再竖上几根竹竿,挂上货物,就成了一个简易的商铺。”黄文才说,市场成立后,松桃路附近的百货店,以及新华路靠湘江河一带的商铺都陆续搬入。就这样,苟家井市场逐渐热闹了起来。
市场开市后,迅速吸引了来自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及本地商户云集于此,服装和鞋类是当时市场上最主要的商品。发展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遵义苟家井、成都荷花池、昆明螺蛳湾成为了当时西南片区最大的三个综合性批发市场。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苟家井摊位已不能满足越来越多商户的需求。年至3年之间,苟家井市场经过多次改造,预制板摊位才被逐渐取消,建起了框架式楼房。当时,三家联建单位正式开始划行规市,成衣、童装、针织类产品为一个区,窗帘、布艺为一个区,毛线为一个区,摊位从最初的余个发展到后来的余个。
“那时候从县里面来进货的人非常多,为了方便大家往返,年苟家井客运中心正式投用,同一时期,向阳旅社也开业了,每天在市场上来来往往的人很多,车水马龙一片繁荣。”黄文才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无疑是苟家井市场发展最辉煌的时期,别说是市场内的摊位,就连路边、通道上均被商贩占满。“那时候真的非常热闹,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红花岗区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卢勇告诉记者,那时的袜子论斤称,遵义市面上各种品类的毛线都是从苟家井进的货,摊位转让费也从几千涨到了几万。
就这样,苟家井从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市场,一度发展成西南最大的综合性批发市场之一,同时,它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当时非公有制经济的纳税大户,被大家誉为贵州的“义乌市场”。
岁月如梭,苟家井市场已悄然走过了34个年头。多年来,苟家井市场为遵义乃至黔北周边百姓提供了生活物资采购的便利,买衣服、买包包、买鞋袜、买日用百货,苟家井在遵义人心目中就是价廉物美的代名词。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苟家井市场渐渐“老去”,各种“后遗症”日益凸显。由于市场规划滞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及基础设施老化、配套功能缺失、道路拥堵、安全隐患大,市场呈现出杂、乱、散等弊端。
年,按照政府“疏老城、建新城”的规划,苟家井市场开始实施搬迁计划,地处南宫山,按国内高标准修建的国际商贸城及新雪域批发市场,已承接了大部分苟家井市场的功能。
这里曾成就了不少人的创业梦
“先放旁边,晚上搬走就行了。”在苟家井市场内,冷丙权忙着打包货物,手上的动作虽然麻利,但心情有些复杂。
今年52岁的冷丙权,是湖北孝感人,在老家亲戚的劝说下,年来到遵义。来遵义之前,他是个普通的农民,一家人靠种地维持生计。到遵义创业后,他不仅在老家修建了小洋楼,还在遵义市区买了一套多平方米的房子。
冷丙权告诉记者,刚到遵义的时候,他身上只带了元出来创业,当初进货、租房就花光了所有积蓄,那时他和爱人每天就在湘江河边摆地摊卖衣服。几年后,有了一定资金积累,他便在苟家井商贸城租赁了一个大棚摊位。
“一块石板、几块砖堆砌,就组成了个摊位,整个摊位面积不超过两个平方。由于摊位小,每次只能挂出几件童装售卖,直到年,大棚升级改造,我才搬入了现在的商铺。随后那几年,市场火得让人忙得不可开交,毫不夸张地说,有时一天下来,我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冷丙权笑着说,就这样,每天起早贪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经营着自己的商铺,靠着一间小小的门面,养活了一家几口人。
冷丙权告诉记者,随着市场越来越热闹,苟家井市场里慕名而来的务工人员越来越多,无论是搬运工、清洁工还是售货员,他们凭着自己的努力,在市场里获得了一笔相对稳定的收入,有的寄回老家养活家人、供孩子上学,而有的则通过早期资金积累,进入批发市场,最终获得成功。
在得知可以搬迁到一个新市场后,冷丙权虽有不舍,但更多的是期待。从最初两个平方的摊位到8平方的门店,再到如今80平方的商铺,一路走来,冷丙权极其不易。他告诉记者,时代的变迁和行业的发展大势,需要一个新的市场继续发展,这次搬迁对他来说是一个机会,可以扩大经营规模,同时政府给出的优惠政策也让他心动不已。
与此同时,在苟家井市场做母婴产品的经营户郑周敏在不停地接电话。“对,马上就关门搬到国际商贸城去了,以后去那里找我就行。”电话中,郑周敏不断给自己的老顾客强调着。
“现在新店已经装修得差不多,希望能够顺利开业。”郑周敏告诉记者,这两天有很多老顾客听说苟家井市场要关停了,有过来问的,也有打电话的,所以她尽量通知到每一位,以免他们跑空。她表示,国际商贸城不仅交通便利,货源进出方便,更有利于下游终端客户进出,对此,她充满了期待。
多因素倒逼转型升级
“苟家井市场承载着很多遵义人的记忆。多年来,它的存在满足了大家消费需求,但由于现在市场规划赶不上发展,不少商户私自占用消防通道,导致杂乱密集的市场隐藏着不少消防隐患,面临着各种问题。”苟家井市场相关负责人说,当下,苟家井的转型升级是势在必行。
不过除了市场本身设施设备老化、规划不合理的原因外,交通便捷程度的提高以及销售模式的改变,都成为推动市场转型的重要因素。
“现在交通发达了,从遵义到重庆不过两三个小时,到贵阳更是只要一个小时,在性价比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苟家井不再是大家进货的唯一选择了。”卢勇说,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购物方式从线下转向线上,购物方式发生的巨大转变带走了很大一批客户。同时,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做厂家直销,商品可以直接从厂家到消费者手中,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商品价格的优势便体现了出来,这也是逼迫苟家井市场进行转型的一个重要原因。
遵义苟家井、昆明螺蛳湾、成都荷花池曾被称为西南三大市场,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当时,三大市场均是重要的商品流通集散地,其规模、效益均居中国西部集贸市场前茅。随着时代变迁,如今,昆明螺蛳湾、成都荷花池“华丽转身”,再续辉煌,而苟家井市场的转型也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也意味着,以苟家井为代表的老旧市场将逐渐退出遵义商贸业的历史舞台。
商户对“新家”充满期待
苟家井市场面临转型,搬迁势在必行。从遵义各大老旧市场当前发展状况不难看出,遵义国际商贸城作为一个拥有专业化、规模化、国际性等优势的大型一站式采购中心,无论对经营户、采购商,还是消费者而言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记者跟随冷丙权来到他位于国际商贸城的新店铺看了看,虽然他的店铺目前还在装修,看不出效果,但是80多平方米的新店铺和之前8平方米的门店比起来,看上去都让人觉得宽敞。
随后,记者在冷丙权新店隔壁一家已经在营业的袜子店看见,宽敞的店铺内整整齐齐摆放着6个货柜,上面摆满了内衣,店铺四面墙上挂着各种颜色款式的袜子,商品琳琅满目。整个店铺给人敞亮、干净的感觉,这和之前记者逛苟家井市场袜子摊的感受形成了鲜明对比。
“以前我们在苟家井做生意时都算不上店铺,摊位只是商城一楼入口的一面墙。”该袜子店老板杨晓梅告诉记者,那时候他们的生意主要依靠老客户搞批发,自从去年搬到国际商贸城后,她发现店铺大了,零售业务也多了,即便目前的销售额和以前相差不大,但是她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记者在国际商贸城一区转了一圈,最大的感受是,这里4米多宽的走道宽敞明亮又干净。每个通道交叉处都制作了路牌,消费者可以方便地根据路牌找到想去的商品区。不同店铺的装修风格各有不同,尤其是童装区的装修看上去非常可爱,具有萌趣。不过现在很多从苟家井搬过来的商家,还在忙碌地做着搬迁准备,有的在装修店铺,有的在打扫卫生,有的在摆放货物,商场的消费者还不算太多。不少商家表示,他们相信到这边来以后,大家都会有更好的发展。
记者手记
从遵义的80后记事起,就对苟家井市场印象深刻。它曾经热闹、繁荣、辉煌,是遵义的地标和骄傲,而今的它陈旧、狭窄、拥挤,隐患多,让人担忧。风风雨雨34载,这个充实了遵义人生活的市场关停,不舍、念想、担忧,种种情绪塞于一心。然而这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市民安居乐业的需要,我们不必为苟家井市场的关停而过分哀伤,相信未来的新兴市场一定会在新城辉煌重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847.html